李兆洛(1769~1841),清代学者、文学家。字申耆,晚号养一老人,阳湖(今属江苏常州市)人。他精舆地、考据、训诂之学,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。
人物生平
李兆洛(1769~1841)清代学者、文学家。字申耆,晚号养一老人,阳湖(今属江苏常州市)人。嘉庆十年(1805)进士,选庶吉士,充武英殿协修,改凤台知县;后主讲江阴暨阳书院达20年。著名地理学家、藏书家。本姓王,养于李氏。字申耆,晚号养一老人。阳湖(今江苏常州)人。
嘉庆十年(1805)进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授凤台知县,在职7年,兴办教育,建凤台循理书院,创设义学。以父忧去职,遂不复出。主讲江阴书院20余年,培养人才甚多。广聚图书,博览诸学,通音韵、史地、历算、文学、考证等。藏书逾5万卷,皆手加丹铅,校勘一过,校正谬误。
购藏各省通志居多,上自汉唐,下迄今世杂家诸说。藏书主在治学。藏书处有“养一斋”、“辈学斋”、“东读书斋”等。
主要作品
历时数年编成《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》20卷,仿《汉书》以下各史《地理志》中地名,注历代所属州、郡及今地所在,是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名辞典,查考古代地名沿革变迁的重要工具书之一,颇便于治史者翻检。
刊刻古籍丛书数种,另著《养一斋集》、《旧言集》等,选辑有《骈体文钞》、《江干香草》、《皇朝文典》、《历代地理韵编》、《皇朝一统舆图》、《海国集览》、《历代地理沿革图》、《凤台县志》、《皇朝舆地韵编》等。
成就荣誉
李兆洛精舆地、考据、训诂之学。为文主张混合骈、散两体之长,与桐城派散文立异,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。他所作文章,大体上能贯彻自己的主张,如《举业筌蹄序》、《墨卷望气序》、《骈体文钞序》、《皇朝文典序》等,骈散兼济,事理交融。
《精法楼祀汪容甫先生记》、《桐城姚氏姜坞惜抱两先生传》写得和婉真挚;对桐城派的姚范、姚鼐两人,也表示推尊,不持门户之见。汤成烈《重刊养一斋文集序》评其学:莫不兼综百家,钩稽历代,研精极虑以出之,凡实事必求其是。所选《骈体文钞》为历来最好的骈文选本,标举魏晋、六朝宗旨。
李兆洛撰《养一斋文集》20卷,有咸丰二年初刻本,光绪四年重刻本。辑有《皇朝文典》70卷,《大清一统舆地全图》,《凤台县志》12卷,《地理韵编》21卷,《骈体文钞》31卷等。书学功底极深,尤善行草。《七绝》为行书作品,五十五时所书,为李兆洛之代表作。
《清史稿》记载
李兆洛,字申耆,阳湖人。嘉庆十年进士,选庶吉士。改令凤台,俗犷悍多盗,地接蒙城、阜阳,远者至百八十里,官或终任不一至。兆洛亲行县,辨其里落繁耗、地亩广袤饶瘠,次第经理之。焦冈湖,汉芍陂也,滨淮,易为灾。乃增堤防,设沟闸,岁以屡丰。择耆老劝民孝谨,优叙之。
於僻远设义学,为求良师。其捕盗,尤为人所喜称。尝骑率健勇出不意得其魁,因察而抚之。兆洛尝曰:“凤、颍、泗民气可用,拣集五千人,方行天下有馀矣。然唯其豪能使之,官帅至千里外,必客兵势胜足相钤制乃可。”
兆洛在县七年,以父忧去,遂不出。主讲江阴书院几二十年,以实学课士,其治经学、音韵、训诂,订舆图,考天官历术及习古文辞者辈出。如江阴承培元、宋景昌、缪尚诰、六承如等,皆其选也。
兆洛短身硕腹,豹颅刚目,望之若不可近,而接人和易,未尝疾言遽色。资恤故旧穷乏无不至。藏书逾五万卷,皆手加丹铅,尤嗜舆地学。其论文欲合骈散为一,病当世治古文者知宗唐、宋不知宗两汉,因辑《骈体文钞》。
其序略云:“自秦迄隋,其体递变,而文无异名。自唐以来,始有古文之目,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体。为其学者,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。夫气有厚薄,天为之也;学有纯驳,人为之也;体格有迁变,人与天参焉者也;义理无殊途,天人合焉者也。得其厚薄纯杂之故,则於其体格之变,可以知世焉;於其义理之无殊,可以知文焉。文之体至六代而其变尽,夫沿其流极而溯之以至乎其源,则其所出者一也。”
卒,年七十一。其自著曰《养一斋集》。所辑有《皇朝文典》、《大清一统舆地全图》、《凤台县志》、《地理韵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