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。《千字文》中以“起翦颇牧,用军最精。宣威沙漠,驰誉丹青。”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。这四位将领分别为:秦国的白起、王翦,赵国的廉颇、李牧。由此,对于战国四大名将来说,都是秦国或者赵国的,并且秦赵各占其二。

而在战国时期,战国七雄之间的激烈较量,促使各个诸侯国都出现了不少名将,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乐毅、吴起、田单、匡章等人,就是其他五国的名将。那么,问题来了,战国四大名将,秦国和赵国各占其二,为什么其他五国没有名将上榜呢?

首先,就白起、王翦、李牧、廉颇这战国四大名将,主要出自于战国后期。因此,对于一些战国前期和中期的将领,虽然在战绩上可以和白起、王翦、李牧、廉颇相媲美,但是,因为所处历史时期的不同,所以没有被纳入到战国四大名将的讨论中。举例来说,就在魏国创立魏武卒的吴起,著作有《吴子兵法》,传于世,与兵圣孙武并称“孙吴”。

唐肃宗时,位列武成王庙内,成为武庙十哲之一。宋徽宗时,追封广宗伯,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。由此,对于吴起来说,是受到中国古代历史上高度认可的一位名将。在战绩上,吴起一生几乎未尝败绩。

因此,吴起是完全有资格和白起、王翦、李牧、廉颇相提并论的。但是,因为吴起是战国前期的将领,于公元前381年就去世了。所以,战国四大名将没有来自魏国的吴起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就乐毅、田单、匡章这三位将领,其主要是在战国中期建功立业的。

比如在公元前284年,乐毅在五国伐齐中连下齐国70余城池,从而改变了战国七雄的格局。数年之后,田单凭借着剩下的两座城池,帮助齐国复国。因此,对于乐毅和田单,在战绩上都是可圈可点的。不过,因为所在历史时期的关系,也没有被纳入到战国四大名将的讨论中。

进一步来说,田单和乐毅虽然都活到了战国后期,但是,这两位名将在来到赵国后,都没有获得重用,也即没有继续立下战功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就白起、王翦、李牧、廉颇来说,在成名之后,几乎一直是秦国或者赵国的主将,从而得以长期征战沙场,建立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
另一方面,在战国中后期,特别是魏国和齐国衰落后,秦国和赵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。因此,对于战国后期的四大名将,都是秦国或者赵国的,自然是比较合理的事情了。就秦国来说,在商鞅变法,特别是军功授爵之后,优秀的武将可谓层出不穷。

最后,除了白起、王翦之外,秦国还有司马错、李信、王贲、王龁、内史腾、蒙毅等众多名将。换而言之,秦国具有武将诞生的优良土壤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在战国中后期,赵国成为山东六国中唯一可以单独抗衡秦国的诸侯国。就赵国来说,在胡服骑射后,武将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。

并且,就赵国来说,可谓处在四战之地,向北需要抗衡匈奴、燕国等,东边是齐国,南边是魏国、韩国,西边则是秦国。因此,除了李牧、王翦之外,赵国也诞生了多位名将,比如赵括的父亲赵奢、庞煖、司马尚等将领。因此,在战国中后期,秦国和赵国不仅实力强大,而且重视武将,所以,战国四大名将,秦国和赵国各占其二。